MLB2025首日選秀觀察,2025年大聯盟選秀首日(7月13–14日)在亞特蘭大舉行,前三輪選秀讓人目不暇給,儘管今年少了現場球員亮相,氣氛卻一樣激烈。哪些決策讓全場驚呼連連?哪些操作將改寫未來幾年球隊版圖?以下是我從首日精選的 4 大焦點。
Biggest Winners & Losers from Round 1 of the 2025 MLB Draft | Hits, Misses & Surprises 👀🤯
1. 國民隊冷門起手式:沒選 Holliday 和 Anderson,改挖同州選手 Willits
先說第一個猛料:華盛頓國民隊在大改人事、總管 Mike Rizzo 被撤換之後,就是沒走預期路線。大家都看好 Holliday(高中游擊手)或 LS U 的左投 Anderson,但他們竟然改選了另一位俄州高中游擊手 Eli Willits,完全殺出預料之外。
這個選擇背後其實很聰明,Willits 的簽約成本比 Holliday 或 Anderson 低,等於用相同預算多搶幾個新人。果不其然,他們繼續在第49、80順位選了捕手 Ethan Petry、右投 Landon Harmon,整體操作非常精妙。這波狠招不只是挑人而已,更像是在重建陣線上徹底轉向。
2. 天使隊再下一城:繞過三大名援,鎖定 Bremner
眼看國民隊先吃出一記驚喜,洛杉磯天使立馬也給了更猛的一記反擊。他們以第二順位選了UC Santa Barbara 的右投 Tyler Bremner,這讓不少人傻眼,因為大家原本都預期 Anderson、Doyle、Arnold 這三位大學左投會先被叫走。
天使此動作透露出清楚訊息:他們要的是能迅速衝上大聯盟的戰力。儘管右投 Bremner 在短期表現上可能輸給那三位左投,但若能早點在大聯盟發揮價值,就算犧牲一點發展潛力,他們也在願意嘗試。
而且天使還在第47、105順位抓了 LSU 的 Chase Shores 和田納西的 Nate Snead,兩位都是能抄捷徑進軍大聯盟的硬投。照這樣走,年底前看到他們在大聯盟出賽,一點也不意外。
3. 金鶯隊首日操作大爆炸:一口氣搶七人
金鶯隊這次首日選秀手筆大到驚人,總共選了七位新人——光是獲得競爭平衡順位就占了很大一部分。這絕對是他們在重建路上的重要加碼。
前面三個打者選擇都棋逢對手:
- 第19順位:大學打者 Ike Irish,很多人認為他是最佳打者人選。
- 第30–31順位:他們接連補上最強捕手 Caden Bodine 和金手套短打 Aloy,立刻補滿中線火力。
- 第37順位(那個交易來的):高中左打 Slater De Brun,也是拍檔的潛力選。
接下來終於安排投手戰力:
- 第58順位:高達6呎8的左投 Joseph Dzierwa,雖然不是那種閃亮投手,但不少球探看好他的潛質。
- 第69順位:右投 JT Quinn,可能定位為中繼,投球火力穩定。
- 最後再補一名外野手 RJ Austin,雖然大學表現不算亮眼,但運動基質不容小覷。
整場首日,金鶯的佈局力道超強,打者 + 投手齊抓,目標就是打造深度農場。
4. 道奇隊精算操作:鎖定成熟、風險低的選手
作為衛冕冠軍,道奇隊的首輪順位落到第40,主要是因為去年薪資超標被迫降順位。但他們手上還握有 41、65、末順位等幾個補強位置。
選擇全部都壓在大學派選手身上,跟傳統青訓路線不同:
- 第40順位:左投 Zach Root,春訓表現穩又具競爭力。
- 第41順位:外野手 Charles Davalan,同校隊友補火力。
- 第65順位:Cam Leiter,雖然肩傷,但是實力依然被看好。
- 末順位:爆冷入選的外野手 Landyn Vidourek,短期看可能是隱藏版。
這種做法很道奇:鎖定成熟、評估風險、慢慢調整。他們希望新人能快點適應、補上深度,也避免太高風險的賭博。
簽約金、成功機率怎麼看?
從整體來看,整個選秀前三輪步入創紀錄支出,2024年就達 3.74 億美元,2025年首輪更可能突破 1,100 萬美元的歷史天花板。聯盟有簽約上限+超額罰款機制,球隊如果想大膽操作,必須得花腦筋省起來。
而選秀成功率方面,不少研究指出:
- 第一輪簽者簽約率高到 97%,進軍大聯盟的機會約 67%。
- 留在大聯盟 3 年以上的機率也有 47%。
- 打者簽約後有安打率約 81%,超過千安者約 22%。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首輪確實是資源集中戰,投入有回報。
小結:誰才是真正贏家?
總結首日風向,我看到 4 點重點:
- 國民隊下重注但穩紮穩打,選擇未來潛力新秀並且節省資金。
- 天使隊押上即戰投手戰力,短期目標打大聯盟。
- 金鶯隊大補強策略,投打兼顧,充分利用七席籤位。
- 道奇隊穩健選擇,鎖定性價比高的大學派選手,避免高風險。
接下來幾周,這些簽約球員如果順利簽約、進農場,就會正式展開球隊培育與競爭佈局。今年選秀成果,很可能左右未來 3–5 年各隊命運,誰能掌握簽約成本,誰能把握潛力,就有機會在未來大聯盟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