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聯為何會走到這一步?
為啥曼聯的守門員問題不斷?從奧納納到未來的不確定?在安德烈.奧納納(André Onana)離開後,曼聯的門將位置依然充滿不確定性。現在,經驗不足的比利時小將森內.拉門斯(Senne Lammens)將挑戰表現始終難以令人信服的阿爾泰.巴因迪爾(Altay Bayindir)。
回到2023年,曼聯花費約4700萬英鎊從國際米蘭簽下奧納納。這原本被視為球隊哲學轉型的象徵。主帥滕哈赫(Erik ten Hag)在前一年上任時,就被認為會將阿賈克斯的某些風格帶到老特拉福德——特別是從後場開始組織進攻,門將與中後衛參與出球。
滕哈赫雖然總是淡化「照搬阿賈克斯」的說法,強調應該根據手中球員調整風格,但他啟動的「後場出球」變革卻非常明顯。這樣的方向對當時的曼聯一號門將大衛.德赫亞(David de Gea)來說,完全不是自然的過程。德赫亞一向缺乏腳下自信,而這種踢法更讓他顯得格格不入。
結果也證明,這種風格與德赫亞難以契合。雖然德赫亞離隊的原因不只如此,還包括合同龐大、年齡漸長等因素,但他在腳下處理球上的掙扎,確實加深了球隊必須尋找另一類門將的共識。
從這個角度來看,奧納納的加盟似乎合情合理。但事實卻是,他在曼聯的表現,給外界更多「累贅」的印象,而非帶來關鍵影響力。

奧納納的長處,曼聯是否真正用出來了?
奧納納在本週完成租借轉會,加盟土耳其的特拉布宗體育(Trabzonspor)。雖然他在那裡據說會拿到比在曼聯更高的薪水,但兩家俱樂部的地位完全不同。這次轉會對他的名聲,多少算是一種打擊。
不過,是否也可以說——曼聯根本沒有把奧納納的優勢用到最大化?
舉例來說,當初他加盟時,外界普遍認為這會徹底改變曼聯的後場出球方式。但實際上,曼聯的進攻卻變得更直接。數據顯示:
- 2022-23賽季,曼聯在運動戰中的推進速度為每秒1.8公尺;到了2023-24賽季,反而上升到1.9公尺。
- 每次進攻的平均傳球數則從3.7下降到3.6。
雖然差距細微,但並未展現「更精細」的傳控特徵。
有人可能會反駁:奧納納因為腳下更有自信,才自然選擇中距離出球,幫助球隊更快推進。同時,曼聯最擅長出球的中衛利桑德羅.馬丁內斯(Lisandro Martínez),在德赫亞的最後一季幾乎全勤,但在奧納納加盟後卻因傷缺席大部分比賽。這些也不能忽略。
這些解釋有其合理性。但數據同樣指出,兩人出場時間相同(3420分鐘)的情況下,奧納納在2023-24賽季傳出了428次長距離運動戰傳球,而德赫亞前一季是321次。
當然,長傳不代表盲目大腳,傳球成功率還受到對手防線與接球者影響。但即便如此,德赫亞在2022-23賽季的長傳成功率(38.9%)仍優於奧納納的36.4%。
唯一能凸顯差異的,是奧納納創造了3次得分機會,而德赫亞為零。這或許支持了「奧納納控球更主動」的觀點。然而,要說奧納納帶來了革命性變化,恐怕言過其實。問題究竟出在他本人,還是教練團的指示?這很難下定論。
更糟的是,2024-25賽季曼聯全隊狀態低迷,奧納納的傳球習慣顯得無關痛癢。而即使偶有證據顯示曼聯沒能充分發揮他的長處,這也無法掩蓋——他犯了太多錯誤。
奧納納的錯誤,是否早已決定他的結局?
毫無疑問,奧納納在曼聯期間失誤太多。雖然他也有一些亮點,但那些錯誤卻讓優點變得難以被接受。
自從加盟以來,他在各項賽事中因失誤導致丟球的次數,高達9次,與歐洲五大聯賽所有門將相比並列第一。雖然他出場時間也很長(9300分鐘,僅次於奧布拉克的9660分鐘),但這仍顯示他失誤頻率過高。
在英超現役門將中,若以至少出賽900分鐘為門檻,僅有6名門將失誤頻率比奧納納更糟(平均每1033分鐘一次)。但這樣的數據,對他並非正面解釋。
而且,統計數字甚至還算「給他留面子」。例如,上月聯賽盃慘敗給格里姆斯比的比賽,他被正式記錄的失誤只有第二個失球,但事實上第一球他在近門柱被破門,也難辭其咎。
這些錯誤形式多樣:有幾次是出擊撲球失敗,有幾次是短傳被斷,還有一些是明明該撲下的射門卻漏過。即便他已經離隊(至少暫時),曼聯的門將問題依然揮之不去。
新來的拉門斯,真能解決問題嗎?
奧納納的離開,恰好發生在曼聯花費1820萬英鎊簽下23歲比利時門將拉門斯後不久。照理說,這應該代表球隊對他與巴因迪爾都有信心。但實際上,來自俱樂部內部的消息多半認為,拉門斯是「未來之選」,並不被期待立刻成為一號門將。
而巴因迪爾呢?雖然他可能仍受教練信任,但表現難以令人放心。他在英超的三次出場,幾乎場場都顯現不安。特別是防守角球時,雖然身高接近兩公尺,卻頻頻被對手衝撞,顯得身體對抗不足。
數據更殘酷:在失誤頻率上,巴因迪爾甚至是比奧納納更差的那個。他平均每430分鐘就有一次導致丟球的錯誤,是全英超最糟的之一。
這也難怪,外界會把希望寄託在拉門斯身上。
拉門斯能否承受英超的對抗?
曼聯顯然寄望拉門斯能比奧納納與巴因迪爾更能適應英超的身體對抗,或者至少具備能隨時間成長的潛力。
數據提供了一些線索。在比利時甲級聯賽的上賽季,拉門斯在角球防守的第一落點搶下12次球權,是奧納納在英超的兩倍(僅6次)。更重要的是,拉門斯在角球第一落點爭搶的成功率高達63.2%,這是所有至少4次參與的比甲門將中最高的。而奧納納的數據僅31.6%。
至於巴因迪爾,這賽季尚未在英超完成一次角球摘球。雖然樣本數不大,但他14次角球防守僅一次搶到第一落點,成功率7.1%,只比凱勒赫(5.9%)與亨德森(4.2%)略高。這數據正好呼應了賽季初他在角球防守中的狼狽。
再往下看對運動戰傳中的處理:
- 自上賽季以來,曼聯在奧納納把守球門時,對手送出369次傳中,他成功摘下13次(3.5%)。
- 巴因迪爾期間,對手送出106次傳中,他摘下5次(4.7%)。
- 拉門斯在安特衛普面對466次傳中,成功摘下42次,成功率高達9.0%。
雖然聯賽環境不同,傳中質量與戰術也會影響數據,但至少從紙面上看,拉門斯比兩位前輩更具優勢。
曼聯的時機判斷是否再一次失誤?
然而,來自老特拉福德的消息多半認為,球隊不打算讓拉門斯馬上進入先發,而是期待他幾年後成為主力。問題是,如果巴因迪爾持續不穩,曼聯或許不得不提前把他推上火線。
這種「邊學邊打」的情況在英超幾乎不留情面。年輕門將沒有成長緩衝期,一旦出現幾次低級失誤,很可能被輿論淹沒。這並不是說簽下拉門斯是錯誤,但從時機來看,奧納納的離開加上新人來投,至少顯得有些倉促。
誰知道呢?也許拉門斯會成為驚喜簽約,未來15年鎮守曼聯球門。但在回顧時,我們或許會認為這一連串操作缺乏計畫性。
奧納納的結局,象徵什麼?
不管怎麼說,奧納納沒能帶來曼聯期待的「哲學轉型」。他的結局,不僅是個人表現不穩定的結果,也象徵著曼聯在轉會市場上一再倚重「滕哈赫熟人」的決策盲點。
他本來應該是改變後場出球的關鍵拼圖,但最後只成了錯誤判斷的寫照。曼聯現在仍在門將位置上徘徊,無法確定到底該依賴誰。
曼聯該如何面對這場長期難題?
當前的局面,是「三選一」的困境:
- 奧納納已經離開,帶走了原本的改革期望。
- 巴因迪爾留在陣中,但失誤頻率居高不下。
- 拉門斯有潛力,但短期內難保穩定。
曼聯究竟要怎麼辦?是耐心等待年輕門將成長,還是再一次投入市場尋找成熟解決方案?
無論答案是什麼,可以確定的是:這支球隊仍被門將問題拖累。奧納納的故事,不只是個人興衰,而是曼聯整體規劃與執行力不足的縮影。
延伸閱讀:2026世界盃|摩洛哥將在2030世界盃期間把「臨時法庭」搬進球場?
延伸閱讀:麻將的起源是抓麻雀運動?還是「馬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