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星1v1!追夢綠or Rodman!誰才是真硬漢?當今NBA談到防守與爭議,金州勇士的Draymond Green幾乎無人不曉。他是勇士王朝中的鐵三角之一,靠著防守、智商和激情成為不可取代的存在,但他同時也因「踢蛋、踩胸、揮拳、鎖喉」等行為成為聯盟最具爭議的球員之一。與他相對應的歷史人物,則是芝加哥公牛的「籃板怪物」Dennis Rodman。他連續七年拿下籃板王、兩度獲得最佳防守球員,既是防守專家,也是不折不扣的場外新聞頭條人物。
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身高接近,都是偏矮卻能扛大前鋒甚至中鋒的悍將;他們具備對抗性,能用腳步去防守側翼,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限制後衛。不論是在勇士還是公牛,他們都不是進攻端的主角,而是以防守作為核心價值,成為球隊巨星的護衛者。
為何Dennis Rodman能成為一代傳奇?
Rodman的出身並不顯赫,他不像大多數球星在NCAA舞台嶄露頭角,而是與日後的公牛隊友Scottie Pippen一樣,來自NAIA的小學校。直到24歲,他才參加NBA選秀,並在第二輪被底特律活塞選中。由於當時年齡偏大,他的NBA菜鳥賽季已經是25歲。
然而Rodman一進聯盟就嶄露頭角。新秀球季,他在例行賽出戰77場,大多從板凳出發,並且在季後賽中登場15次。第二年,他獲得更多先發機會,例行賽全勤,其中有32場先發;季後賽甚至一路打進總冠軍戰,雖然最後在第七戰敗給洛杉磯湖人,但Rodman已經開始證明自己的價值。
隨後幾年,他幫助活塞完成二連霸,並逐漸成為聯盟最頂尖的防守者。他連續入選防守第一隊,拿下兩屆最佳防守球員,甚至進入明星賽。他的顛峰在30歲那年到來,單季場均18.7個籃板,這是至今仍無人能及的數據紀錄。自那之後,再沒有球員能達到如此驚人的數字。
當活塞王朝瓦解後,Rodman轉戰聖安東尼奧馬刺。他在馬刺期間也留下了許多瘋狂數據,最有名的是單場0分28籃板。他生涯總共有7次繳出「0分20籃板以上」的誇張表現,而其他NBA球員加起來僅有5次。這充分說明他在籃板上的統治力。
離開恩師Chuck Daly後,Rodman的行為逐漸變得怪異。他開始在身上刺青、染五顏六色的頭髮,成為NBA「離經叛道」的代表。雖然行為舉止常引起爭議,但這也是他成為傳奇的一部分。

Rodman的防守到底有多恐怖?
在紀錄片《The Last Dance》中,人們再次見證了Rodman在公牛的角色。簡單來說,Phil Jackson用獨特的教練哲學征服了Rodman,而Jordan和Pippen則用球場上的實力讓Rodman心服口服。Rodman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回報球隊:拼搶籃板、死守對手,成為公牛三連霸的基石之一。
Rodman的防守範圍廣泛,他能從控球後衛一路守到中鋒。在活塞時期,他負責盯防Larry Bird、Magic Johnson、Dominique Wilkins等大型持球攻擊手,也能跟上Clyde Drexler甚至後來的隊友Jordan這種飛天遁地的搖擺人。
年紀漸長後,Rodman更多鎖定在禁區防守。他挑戰過Alonzo Mourning這類傳統中鋒,也與Karl Malone、Charles Barkley等力量派大前鋒正面對抗。即便在體型上處於劣勢,他仍能交出有質量的防守表現。
籃板是Rodman的招牌。他在30歲後全力專注於搶籃板,結果以官方身高6呎7吋連續七年奪下籃板王,最低的一季場均也有15個籃板,退役前一年仍保持場均14.3個籃板。他生涯場均13.1個籃板,排名歷史第11。這樣的成就不僅震驚NBA,也讓日本漫畫《灌籃高手》的主角櫻木花道以他為原型。
Rodman以小動作聞名,他經常惹毛對手,卻很少真的做出致命的犯規。真正的失控事件,反而是針對場邊攝影師。1997年1月15日,公牛客場挑戰灰狼,他在與Kevin Garnett爭搶籃板時摔出底線,撞到攝影師Eugene Amos。當時情緒失控的Rodman直接用腳踢了對方,導致攝影師倒地送醫,這是Rodman生涯最惡名昭彰的事件之一。
在防守手段上,Rodman充分利用規則漏洞。當時比賽允許更多的手部動作,他會用下盤力量與身體對抗,再用手眼協調來打亂對手節奏,最後靠判斷與卡位完成干擾。他不怕犧牲身體,甚至以製造進攻犯規為樂,這讓他在比賽中成為最令人頭痛的對手。
進攻端則是Rodman的缺陷。他沒有投射能力,也缺少自主進攻技巧。但在三角戰術體系中,他的策應與空切其實不差。他會在高位幫忙分球,也會積極搶進攻籃板,雖然得分有限,但他的籃板威脅依然足以牽制防守,讓隊友得到更多空間。
Rodman雖然是「第二輪出身」,卻以獨特的方式締造了傳奇。他拿過五次總冠軍、兩屆最佳防守球員、兩次全明星,最終入選名人堂。他的故事告訴世人,即使不是天之驕子,只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仍能改變比賽的格局。
為何Draymond Green被視為勇士的「硬漢」卻也飽受爭議?
如果說Rodman是90年代的叛逆代表,那麼Green無疑是現代NBA最具爭議的球員之一。身高6呎6吋的他,和Rodman一樣算是偏矮的大前鋒,但卻憑藉對抗性、智慧與激情,成為勇士王朝不可或缺的核心之一。勇士能夠奪得四座總冠軍,Green在防守端的多面性功不可沒。
他能守控衛,能換防到中鋒,無論面對LeBron James這樣的強壯前鋒,還是面對Damian Lillard這樣的速度型後衛,Green都能扮演關鍵角色。他的防守智商和判斷力,使他成為聯盟最會協防與指揮隊友的防守將領之一。
然而,與Rodman相比,Green的爭議更偏向「動作過火」。從「踢蛋」事件開始,到踩踏對手胸口、揮拳打人、鎖喉對手,他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因惡意動作被媒體推上風口浪尖。雖然他總是辯解這些是比賽強度的一部分,但大多數球迷與評論家卻難以接受。
與Rodman不同的是,Green的「壞」往往不只停留在場上。他在自己的Podcast節目中,經常對聯盟、對手甚至裁判發表尖銳評論,讓人覺得他「得了便宜還賣乖」。這樣的行徑,使得他在贏得尊重的同時,也累積了大量的批評聲浪。
進攻端,Green與Rodman一樣不是主要得分手。他缺乏穩定的外線投射,但在勇士體系中,他扮演的是「攻防轉換器」的角色。他能在高位進行策應,替Curry與Klay Thompson創造投射空間,他也能快攻中推進,扮演臨時控球者。雖然數據上不算華麗,但他對比賽的影響力卻是肉眼可見的。
如果想支持自己喜歡的球星,以及參與NBA及2026世界盃下注,請來看看最推薦的金享娛樂城,優惠滿天飛!
Rodman與Green誰才是更偉大的防守者?
如果把兩人放在同一個維度下比較,他們都能稱得上「時代的頂尖防守者」。Rodman的特點在於,他能一對一防守大型中鋒,這是Green稍微遜色的地方。90年代還有非法防守規則限制,不能隨便協防,這意味著Rodman必須真刀真槍去扛對手中鋒。例如1996年東區季後賽,公牛面對年輕的Shaquille O’Neal,Rodman用各種小動作與下盤力量糾纏,配合Pippen和Jordan的協防,讓O’Neal打得相當艱難。
對付Alonzo Mourning這類傳球能力不足的中鋒,Rodman更是如魚得水。因為他能利用身體對抗迫使對方傳球,再加上公牛的防守輪轉,很容易讓對手出現失誤。這種「以小搏大」的防守能力,是Rodman的獨門武器。
相較之下,Green的優勢在於換防範圍。他能快速從內線移動到外線,防守持球後衛。他的防守更符合現代籃球的潮流——講究換防、講究空間感。Green的溝通能力和防守智商,讓他在勇士體系中成為防守中樞,堪稱「防守指揮官」。
籃板方面,Rodman完全碾壓Green。他連續七年稱霸籃板榜,甚至退役前仍能場均14個以上的籃板。Green雖然籃板不差,但數據與影響力遠不及Rodman。
如果放在不同時代,Rodman與Green都能生存。Rodman在現代可能成為超強的「小球內線」,而Green在90年代也能靠強悍對抗成為防守悍將。但若要比較誰更偉大,多數評論傾向認為Rodman在一對一防守與籃板上的統治力,仍高於Green。
兩位「硬漢」究竟誰更受尊敬?
Dennis Rodman與Draymond Green,都是防守端的異類天才。Rodman靠著籃板與無限對抗性,成為五屆總冠軍、兩屆最佳防守球員,並最終入選名人堂。他的瘋狂、叛逆與不羈,使他成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球員之一。
Green則是現代勇士王朝的象徵之一。他是團隊防守的靈魂,是小球時代的代表人物,也是聯盟最具爭議的球員之一。他的行為舉止讓人又愛又恨,但不可否認,他對勇士的影響同樣深遠。
兩人都不是靠得分立足,但卻用防守與精神層面改變比賽。Rodman更偏向用身體力行去限制對手,Green則更像是用頭腦與溝通去指揮全隊。誰更受尊敬,答案或許見仁見智。對喜歡傳統硬碰硬的球迷而言,Rodman是永遠的「籃板怪物」;而對擁抱現代籃球理念的人來說,Green則是小球時代的最佳詮釋者。
無論選擇誰,這兩位「壞孩子」都證明了一件事:在NBA,並不是只有得分王能成為傳奇,防守與拼勁,同樣能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
延伸閱讀:足球|Yamal亞馬爾是世界最佳球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