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鳥淘汰洋基挺進美聯冠軍戰!法官淚灑當場!在這場關乎美聯分區系列賽(ALDS)命運的第4戰中,多倫多藍鳥教練約翰・施奈德(John Schneider)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全面信任牛棚。結果,他的賭注成功了。
施奈德放手一搏!八投聯手封鎖洋基火力
週三晚間的紐約洋基球場,施奈德沒有派出傳統先發投手,而是決定以「牛棚車輪戰」應戰。這個大膽決策最終帶來甜美果實——藍鳥共動用了八名投手,僅讓洋基打下兩分,以5比2擊敗對手,拿下系列賽第4戰,成功以3比1晉級美聯冠軍賽(ALCS)。
這是藍鳥自2016年以來首次打進聯盟冠軍戰。他們將靜待底特律老虎與西雅圖水手在週五的第五戰結果,爭奪另一張世界大賽門票的資格。
對洋基而言,這場失利格外苦澀。他們去年才殺入世界大賽,本季原被視為「再奪冠熱門」,卻止步於分區系列賽,無緣ALCS,再度陷入「Judge時代無冠」的尷尬現實。
洋基強打群全熄火!Brandon Lukes兩分打點成關鍵轉捩
回顧整個系列,藍鳥的勝法可說多元又致命。在前兩場於多倫多主場的比賽中,他們分別以10分、13分火力轟炸拿下勝利;但這一夜,他們選擇以防守與牛棚節奏奪勝。
比賽由後援投手Louis Varland開場,他與接手的幾位投手聯手封鎖洋基強打群。整場比賽,洋基僅靠第九棒Ryan McMahon在三局下轟出一支陽春砲,外加在第九局拿下一分「裝飾分」,整體進攻近乎癱瘓。
令人意外的是,洋基直到第六局才首次將跑者推進到二壘。包括Aaron Judge、Cody Bellinger、Giancarlo Stanton與Jazz Chisholm Jr.在內的強大打線,全場未能形成真正威脅。
比賽的分水嶺發生在第七局。當時洋基新秀投手Cam Schlittler表現穩定,已撐過6.1局只失兩分,眼看有機會壓制藍鳥打線。
但就在一個可望形成雙殺、結束半局的滾地球中,Chisholm卻發生致命失誤——他沒能確實接球傳一壘,導致局數延長。
兩名打者之後,Nathan Lukes把握機會敲出左中外野方向兩分打點安打,將比分拉開到4比1。
這一擊徹底打垮了洋基士氣,也讓比賽天秤完全倒向藍鳥。
從那一刻起,洋基的進攻節奏全亂,即使後半段試圖反撲,也再難追回落後差距。
Judge、Bellinger熄火 Hoffman關門壓哨救火
比賽進入第八局下半,洋基迎來最後的反攻機會。當時他們以1比5落後,輪到核心打線上場。
Aaron Judge首先上來,但被三振出局;Cody Bellinger接著飛球出局。眼看情勢不利,Stanton敲出安打,Chisholm選到保送,接著代打Ben Rice也獲得四壞,洋基一度滿壘!
全場球迷瞬間沸騰,士氣似乎出現一線曙光。然而,藍鳥終結者Jeff Hoffman在短暫亂流後穩住陣腳,誘導出Austin Wells的飛球出局,徹底澆熄洋基的反攻火花。
第九局,Hoffman僅失一分便完成收尾。洋基的最後希望就此熄滅。
藍鳥重奪榮耀 洋基陷入「Judge時代」疑問
這場勝利象徵著藍鳥本季長期努力的回報。他們整季與洋基激烈纏鬥,最終以相同的94勝68敗戰績,但靠直接對戰勝率奪下美聯東區冠軍。
如今進入季後賽後,藍鳥徹底展現統治力,四場比賽中以總得分34比19壓制對手,每一場勝利都掌握主動。反觀洋基,唯一的一勝還是靠Game 3中從6比1落後中逆轉的9比6艱辛勝利。
從攻守平衡度與臨場應變看,藍鳥更像是一支準冠軍球隊。他們正朝著自1993年以來首次世界大賽出場的目標邁進。
對洋基而言,這次失利意味著又一個「失落的秋天」。球團必須再次思考:
Aaron Judge的巔峰歲月是否被浪費?
球隊的建構方向是否過於倚賴長打?
以及,當他們再次面對強隊時,是否缺乏足夠的深度與冷靜?
紐約球迷再度體會「期待與失落」的循環,而藍鳥則昂首邁向更高舞台。
這一夜,牛棚的穩定、年輕打者的關鍵擊球,讓藍鳥重燃了加拿大棒球的榮耀火焰。
從士兵球場的沉默,到多倫多夜空的歡呼——這場勝利,不只是晉級,更像一場信念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