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室的沉默能說明一切嗎?
大都會還有救嗎?誰能扭轉大都會戰績?賽後媒體進入大都會的客隊更衣室時,背景音樂還在低聲播放。那是一首來自 1999 年的經典嘻哈舞曲 Juvenile 的〈Back That Azz Up〉。旋律輕快、節奏彈跳,可放在這樣的時刻卻顯得格格不入,像是命運之神的惡作劇。
先發投手 克雷·霍姆斯(Clay Holmes) 準備接受記者的提問,卻見到球隊的精神領袖、非正式隊長 弗朗西斯科·林多爾(Francisco Lindor),走過來關掉音樂。瞬間,空間裡只剩下厚重的沉默。那種沉默,帶著敗仗後的窒息感,瀰漫整個更衣室,壓得人無法呼吸。
週三,大都會又一次被費城人隊碾壓,以 3 比 11 慘敗。這已經是連續三天被對手痛擊。當他們週一抵達費城時,國聯東區的差距還是 7 場勝差,雖然艱難,卻還能說有一線生機。如今,差距被拉大到 10 場,幾乎宣告 division 爭冠已徹底絕望。無論週四系列賽最後一戰結果如何,大都會都將帶著失落與空手而歸回到紐約。
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他們手中原本穩固的季後賽外卡席次,如今岌岌可危。第三張外卡與他們之間,只剩下 2 場勝差,而追趕者正是狀態火燙的 舊金山巨人與 辛辛那提紅人。「沒有人開心,」總教練 卡洛斯·門多薩(Carlos Mendoza) 在球隊遭遇五連敗後如此表示,「但我們只能繼續往前走。」
這並不是這個跌宕起伏賽季中第一次的低谷。遠遠不是。這已經是球隊第五次至少四連敗,也是第三次五連敗或更長。身穿藍橘戰袍的每個人都還在嘴上堅稱,他們有能力再次翻轉局勢。這聽起來合理,畢竟這支球隊星光熠熠,天賦滿滿,不可能輕言放棄。
然而,無需掩飾:大都會此刻正在下墜。沒有槳的船,正順流漂向深淵。時間正在飛速流逝。

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裡?
週三的敗局,其實是老劇本的重演。
先發投手表現搖擺不定,這次是霍姆斯,他過早陷入失分。打線面對費城人先發 克里斯多福·桑切斯(Cristopher Sanchez) 幾乎毫無辦法。後者狀態極佳,投滿六局只丟掉一分。
門多薩在調度上算是積極的,他只讓霍姆斯投到 76 球就換上牛棚的 格雷戈里·索托(Gregory Soto)。但結果一樣:中繼投手在比賽中段再度崩盤,比分差距繼續被拉大。球隊最後只能在滿是挫折的陰霾下收場。
林多爾在賽後說得直接:「不管我們多有天賦,對面也是大聯盟球隊,他們同樣有實力。」
這句話一針見血。棒球比賽,本就是一場充滿隨機性的輪盤,就算陣容豪華,也不可能夜夜稱王。
然而,大都會的陣容的確不同凡響:球星雲集,薪資龐大,理應能夠用實力去對抗隨機的波動。正因如此,這支球隊在開季時背負了極高的期望——甚至是超音速般的期待。可惜,到目前為止,2025 年的大都會徹底辜負了這份期待。
霍姆斯在賽後也只能苦笑:「我們很有天賦,我們仍然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但這樣的時刻很難熬,因為外界的噪音真的很大。很多時候,這些聲音會影響你本來應該專注的事情。」
對這支球隊而言,噪音從未如此嘈雜。季後賽門票的抓手正在滑落,賽程卻越來越艱難。
下一段賽程會是救贖還是地獄?
本週末,火力正旺的 德州遊騎兵 即將來到皇后區。而且,戲劇性的巧合在於,前大都會王牌 雅各布·德格羅姆(Jacob deGrom),將在花旗球場完成「榮耀回歸」。
接下來,則是 聖地牙哥教士,帶著去年大都會的英雄 荷西·伊格萊西亞斯(José Iglesias),同樣在為自己的季後賽命運拼死奮戰。
這樣的對手接踵而來,意味著大都會沒有任何喘息空間。最糟糕的情況——在十月提前放假——已經開始變得真實可感。時間上看,他們仍有機會逆轉。但就當下的狀態來說,大都會顯然沒有做好準備去承擔這份任務。
這與去年的球隊形成鮮明對比。2024 年此時,他們像是一列不可阻擋的貨運列車,一場場用勇氣與自信堆疊起來的馬戲團。那支大都會在外卡賽裡神奇擊敗釀酒人,之後又在國聯分區賽中打垮費城人。即便最終在國聯冠軍賽倒在道奇腳下,那股能量與氣場仍讓人難忘。
今年,也有零星的片刻。比如幾週前橫掃費城人的主場系列戰。但這股自信,如今卻轉化成一種近乎「盲目的優越感」,甚至帶有點洋基隊式的自負。這也是他們難以走出低潮的原因之一:對自家實力的過度信念,反而成了枷鎖。
投手群到底怎麼了?
更嚴重的問題,還是投手輪值。這是本季最根本的困境。春訓時,所有焦點都在先發投手上。但大都會的輪值卻在前兩個月表現亮眼,一度壓制了質疑聲。
可隨著天氣變熱,問題逐漸浮出。自 7 月 1 日以來,大都會輪值的 防禦率高達 4.81,在全大聯盟排第七差。
新人 諾蘭·麥克林(Nolan McLean) 的八月表現曾帶來一絲曙光,但他畢竟不能天天投。錢花了,明星請來了,球迷的信念也喊出口了。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如果不盡快改變,今年的大都會,恐怕只能留下一個昂貴卻空洞的回憶。
史蒂夫·柯恩的金庫能解決一切嗎?
在談到未來時,人們總會把焦點放在大都會老闆 史蒂夫·柯恩(Steve Cohen) 身上。這位華爾街大亨的財力幾乎無窮無盡,他的黃金庫房給了球隊無限的操作空間。理論上,只要柯恩還願意燒錢,大都會就能年年維持競爭力。
所以從某種角度看,不管 2025 賽季最終如何收場,皇后區的未來似乎依然光明。
但棒球畢竟不是單純的金錢遊戲。它比金融市場更加難以預測,更加狡猾,也更容易讓人翻船。即便有再多的明星球員、再華麗的名單,如果缺乏穩固的系統與清晰的方向,一切都可能在短短幾週內土崩瓦解。
這正是當下的大都會所面對的殘酷現實。他們正在浪費一個價值連城的機會,就像柯恩那堆滿黃金的寶庫一樣耀眼,卻在眼前一點一滴消失。
這會是一場空洞的承諾嗎?
回顧整個賽季,從開春的高歌猛進,到如今的滿身傷痕,大都會的軌跡像是一個巨大的悖論。他們同時擁有「最貴的陣容」與「最令人失望的表現」。
球迷回想起去年那支球隊,會覺得心口發酸。2024 年的他們是驚喜與能量的代名詞,即便在強敵面前也能逆襲,留下無數令人振奮的片刻。如今的 2025 年大都會,卻像一個被現實打回原形的故事。他們嘴上說自己很強,卻一次又一次在球場上證明不了。
這樣的反差,讓「昂貴卻空洞」成為最貼切的描述。
想想看,這樣的球季結局會怎麼被記住?會被定義成一個「耗費巨資卻失敗」的典型案例;一個「明明應該能做到卻沒做到」的巨大遺憾。它不會被歌頌,而會成為警世寓言。
這才是最讓球迷心碎的地方。錢能買來球星,卻買不來勝利的保證。
球迷該期待還是害怕?
從樂觀的角度看,大都會的確仍然握有機會。他們距離外卡區並非遙不可及,只要能抓住接下來幾週,仍有資格站上十月的舞台。棒球比賽,本來就充滿不可預測性,有時候一波連勝就能徹底改變氣氛。
然而,悲觀的現實卻像陰影般籠罩:他們的投手群依舊不穩,牛棚一再崩盤,打線更是忽冷忽熱。對手卻一個比一個兇猛,遊騎兵與教士接連而來,後頭還有更多硬仗。
這是一場拉鋸:希望與絕望並存。球迷每天坐在電視前,都像在問自己:「該期待,還是該害怕?」
誰來為這一切負責?
最終,這個問題還是繞回原點:誰該為這支球隊的現況負責?
是總教練門多薩嗎?他或許在戰術上還有可改善之處,但更多時候,他像是被推進火坑的代罪羔羊。
是球員們嗎?這些身價高昂的明星,在關鍵時刻無法兌現期待,這一點無法推諉。
還是管理層?他們在打造陣容時,是否忽略了平衡與深度,導致整體架構經不起考驗?
或許答案是一種「集體責任」。但這樣的答案,對球迷而言未免太過蒼白。棒球的殘酷在於,它沒有耐心等你找到答案。當比賽一場場流逝,當時間不斷走向九月深處,留給大都會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這支球隊若無法立刻找回自我,他們就會在史書裡留下註腳——不再是光榮,而是警告。
機會還在,但時鐘在滴答作響
2025 年的大都會,是一個活生生的寓言。它告訴人們:錢不是萬能,天賦不是盾牌,光有信心卻缺乏執行,只會換來失落。
在史蒂夫·柯恩的金庫裡,未來或許仍舊燦爛。但眼下,這支球隊正面對一個再清晰不過的選擇:要嘛立刻翻身,要嘛成為歷史上的笑柄。
時間,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