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025NBA名人堂:魔獸、甜瓜、鳥姐與2008救贖之隊入選

NBA|2025NBA名人堂:魔獸、甜瓜、鳥姐與2008救贖之隊入選

久違的名人堂之夜——魔獸+甜瓜入選

2025NBA名人堂:魔獸、甜瓜、鳥姐與2008救贖之隊入選!美國時間週六晚間,麻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再度迎來屬於籃球的盛典——2025 年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入選典禮。這場典禮既是回顧過往輝煌的舞台,也是象徵傳承的里程碑。

今年的名單星光熠熠:NBA 傳奇球星 卡梅羅・安東尼(Carmelo Anthony)德懷特・霍華德(Dwight Howard),WNBA 偉大代表 蘇・柏德(Sue Bird)瑪雅・摩爾(Maya Moore)西爾維亞・福爾斯(Sylvia Fowles),還有 2008 年的美國男籃「救贖之隊(Redeem Team)」,全都正式入駐籃球殿堂。除此之外,兩屆 NCAA 冠軍、現任公牛總教練 比利・多諾萬(Billy Donovan)、熱火老闆 Micky Arison,以及資深裁判 Danny Crawford 也一同受表彰。

這是一場涵蓋球員、教練、球隊、管理者與裁判的盛會,提醒人們籃球的完整性:它不僅屬於場上進球的巨星,也屬於那些在不同角落默默推動比賽的人。

甜瓜(Carmelo Anthony)因為父親而穿上的外套

對許多人來說,卡梅羅是 NBA 二十一世紀初最純粹的得分手之一。從 2003 年率領雪城大學奪下 NCAA 冠軍並拿下最傑出球員開始,他的進攻天賦便無庸置疑。進入 NBA 後,他拿下過得分王、10 次全明星、6 次入選年度最佳陣容,還有 3 面奧運金牌,並名列 NBA 七十五週年紀念隊。

Carmelo Anthony | 2025 Basketball Hall of Fame Enshrinement Full Speech

2025NBA名人堂:甜瓜上台演講
2025NBA名人堂:甜瓜上台演講

在演說中,卡梅羅特別把榮耀獻給已故的父親:

「你太早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你從未真正離開我。即便在你缺席的時候,你依然給我力量。那份沉默,反而成了我的使命。雖然我無法和你一同成長,但正因為你,我才成長。

你的血流在我體內,你的夢想活在我身上。今天我穿上的這件名人堂外套,不只屬於我,也屬於你。」

這段話讓在場不少人紅了眼眶。卡梅羅的生涯曾因防守與冠軍缺口而飽受爭議,但在這一刻,他以最真摯的情感提醒所有人:籃球從來不只是比賽,它也是親情、夢想與生命延續的象徵。

德懷特・霍華德(Dwight Howard)還是那個大男孩

2004 年,霍華德以狀元身分被奧蘭多魔術選中。那時的他,宛如上天特製的怪物:爆炸性的身體素質、陽光的笑容,以及成為禁區支柱的一切條件。

18 年職業生涯,他 8 次全明星、8 次最佳陣容、5 次籃板王、3 次年度最佳防守球員,還在 2020 年隨湖人奪下總冠軍。更別忘了,他還是灌籃大賽的常客——那個身披超人披風、躍向籃框的瞬間,早已成為經典。

在演說裡,霍華德的聲音哽咽。他感謝父母一路的支持:

「你們相信我的程度和我自己一樣,但你們更希望我能全心投入。當年我把目標寫在紙上,貼在床邊的十字架旁,每一天,你們都幫助我一步一步實現。」

雖然職業生涯後半段起伏不小,甚至一度漂泊海外,但這位曾經的「魔獸」終究以名人堂的身份,完成屬於自己的救贖。

2008救贖之隊:重新贏回世界的尊敬

2008 年北京奧運的美國男籃,被稱為「救贖之隊」。在此之前,美國隊在 2004 年雅典奧運僅拿銅牌、2006 年世錦賽再度失利,昔日「夢之隊」的神話岌岌可危。

於是,勒布朗・詹姆斯、柯比・布萊恩、德韋恩・韋德、安東尼、霍華德、保羅、波許等人齊聚,在 Mike Krzyzewski 教練帶領下,重新把金牌帶回美國。

Coach K 在典禮上回憶道:

「那一枚金牌,是我執教生涯中最美好的時刻。」

救贖之隊不只是比賽結果的勝利,更是象徵美國籃球文化的重整。他們讓世界重新看見,美國依然擁有最頂尖的籃球力量。

蘇・柏德:場上場下的幽默傳奇

若說誰是女子籃球史上最全能的後衛,蘇・柏德的名字必然高掛榜首。她有五面奧運金牌、四座 WNBA 總冠軍、13 次全明星、兩座 NCAA 冠軍,還有無數的世界聯賽榮譽。她的西雅圖風暴 10 號球衣早已高掛球館。

在致詞中,Bird 展現了她一貫的幽默,甚至調侃老教練 Geno Auriemma

「能在台上對他開砲,而且他手上沒有麥克風反擊,這可不常有。」

場下的笑聲,正映照著她生涯的另一面——不僅是場上的領袖,還是讓更衣室氣氛輕鬆的靈魂人物。

瑪雅・摩爾:短暫卻燦爛的火焰

瑪雅・摩爾的名字,對許多 WNBA 球迷而言,是天賦與使命交織的象徵。她在場上拿過四座總冠軍、一座 MVP 與總決賽 MVP,六次全明星,還有五次最佳陣容第一隊。她在康乃狄克大學時期就已經是 NCAA 雙料冠軍,並且拿下錦標賽最傑出球員。

然而,摩爾卻在 30 歲前選擇退役。理由不是傷病,不是表現下滑,而是要追隨心中的「牧職夢想」,並投身於刑事司法改革。她的退役震驚了所有人,也讓人們重新思考「球員」與「人」的界線。

在典禮上,摩爾的話溫柔卻帶有力量:

「這個世代的年輕球員,面臨太多來自恐懼的壓力。我想挑戰你們,學會用喜樂與連結作為最大的動力,而不是恐懼。」

她沒有留下長久的數據累積,但留下的訊息與精神,卻可能比任何數字更長遠。

西爾維亞・福爾斯:禁區的守護神

若要形容福爾斯的十五年職業生涯,用「堅毅」二字再適合不過。她是兩屆 WNBA 總冠軍、兩屆總決賽 MVP、八次全明星、三次最佳陣容第一隊,更是四屆年度最佳防守球員。這四座 DPOY 僅次於名人堂傳奇 Catchings。

她的比賽方式沒有太多花俏的修飾,卻有一種讓對手窒息的威嚴。卡位、蓋帽、防守判斷,每一步都穩如磐石。福爾斯是那種能在更衣室裡沉默坐著,但卻讓所有人心安的存在。

當她站在舞台上接受掌聲時,許多球迷想到的不只是數據,而是那種屬於防守球員的「不被看見的偉大」。

比利・多諾萬:從大學傳奇到 NBA 教頭

在過去 25 年裡,多諾萬的名字幾乎與「勝利」劃上等號。他在佛羅里達大學締造了兩座 NCAA 冠軍、四次四強,塑造了無數 NBA 球員的基礎。2015 年,他踏入 NBA,先後執教雷霆與公牛。

2020 年,他帶領雷霆打出 44 勝 28 敗,榮獲年度最佳教練。雖然在 NBA 的成就還不足以與大學時期相提並論,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教練跨界成功的最佳範例。他讓人明白,籃球理念與領導氣質,並不受場域限制。

Micky Arison:熱火的穩定舵手

作為邁阿密熱火自 1995 年以來的老闆,Arison 的角色看似低調,卻無比關鍵。在他的掌舵下,熱火三度奪冠(2006、2012、2013),並成為聯盟經營最穩健的球隊之一。

他不是那種頻繁搶版面的老闆,更像是一位在背後默默守護的航海人。他給予管理層足夠的空間,讓 Riley 與 Spoelstra 打造屬於熱火的文化。

在這個充斥著浮華的聯盟裡,Arison 的堅持提醒人們:有時候,「穩定」就是最偉大的價值。

Danny Crawford:執法23年傳奇裁判

球迷或許不會為裁判鼓掌,但當 Crawford 的名字被唸出時,現場依舊響起尊敬的掌聲。從 1985 到 2017,他執法了 23 屆連續的 NBA 總決賽。對任何球員或教練而言,這都是難以企及的紀錄。

裁判的價值往往只在於「不被注意」,但 Crawford 卻以穩定的尺度、冷靜的氣場,成為許多經典對決的「隱形守護者」。他的退休,不只是個人的告別,也是整個時代的落幕。

名人堂的意義很複雜

2025 年的名人堂,並非單純頒獎,而像是一場完整的交響曲。從卡梅羅的真情告白,到魔獸的熱淚感謝;從救贖之隊的榮耀,到 Bird 的幽默與 Moore 的社會行動;再到福爾斯的沉默堅毅、多諾萬的戰術智慧、Arison 的穩定經營、Crawford 的無聲守護。

這些人構成了籃球的不同層面——激情、榮耀、犧牲、改革、堅持、領導、穩定與規範。

名人堂的意義從來不是單看誰最會得分或誰拿最多冠軍,而是讓人們看見籃球如何塑造生命,如何在一代又一代之間,留下值得傳承的東西。

當燈光熄滅、舞台落幕,這些故事會繼續流傳。因為籃球不只是比賽,它是生命裡的一首長歌,而這一晚,所有旋律都在斯普林菲爾德的殿堂裡匯聚。

延伸閱讀:NBA|「丹尼斯叔叔」是誰?快艇、以及Kawhi的那張「陰陽合約」

延伸閱讀:運彩投注的盤口是什麼?從娛樂城到2026世界盃的投注指南

Posted in 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