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話說清楚:這一槍不是流言,目前看來是真的有證據
Kawhi的「陰陽合約」案!快艇會被怎麼罰?週三早上,體壇圈像被拉下了緊急剎車。Pablo Torre 在他的節目《Pablo Torre Finds Out》上丟出一顆八十分鐘的重磅:Kawhi Leonard 早在 2022 年就和一家名為 Aspiration 的「綠色銀行」簽了 2,800 萬美元的代言。問題在於,這家銀行被指涉詐騙,而它和快艇老闆 Steve Ballmer 以及快艇球團有千絲萬縷:Aspiration 和快艇簽了高達 3.3 億美元、一路要簽到 2034 年的球場贊助;外加Ballmer 本人傳出投入了 5,000 萬美元。
真正讓人倒抽一口氣的,不只金額,是形式。根據 PTFO 的說法,Kawhi 的 2,800 萬美金並不需要他實際做任何代言行為,於是他也就真的什麼都沒做。
一句大白話:這看起來像一份「不用上班的工作」。
快艇與 Ballmer 很快否認有任何規避薪資上限的行為,節目播出當天稍晚,球團又發了四段聲明,開頭第一句就寫:「快艇與 Steve Ballmer 並未規避薪資上限。」但聯盟辦公室不是看聲明吃飯的地方,調查啟動,問題像蛛網一樣攤開。
這種玩法是不是繞薪資上限?聯盟、老闆、球員與球迷都想知道
把代言金塞進球員口袋、卻不要求代言,如果背後與球團或其關聯企業緊密勾連,在聯盟的語境裡,這就踩到「規避薪資上限」的紅線。這不是第一次有人懷疑:2019 年追逐 Kawhi 的過程,快艇就曾被傳出被聯盟調查,當時 NBA 沒找到違規證據。這一次,Aspiration 的合約與資金線索把問題又拉回檯面,但聯盟的規則也已更新。
於是大家的問號變成了幾個很實際的**「如果」:
— 如果這次被認定違規,會罰到什麼程度?
— 如果牽涉「未經授權協議」,權責會拉多大?
— 如果需要追朔到 Kawhi 的合約,要怎麼落地?
這些都不只是法條問題,更牽動球員工會、球團戰力、甚至市場秩序**。
你會想到 Joe Smith 案:那是 NBA 史上最狠的斬首之一
把時間倒回 2000 年,Kobe 與 Shaq 正在稱霸,聯盟氣勢正旺。就在 2000-01 開季前,灰狼(Timberwolves)繞薪資上限簽 Joe Smith 的案子爆發,當年的主席 David Stern 在記者會上連用「fraud(詐欺)」與「deceit(欺瞞)」形容,怒氣值拉滿。
違規模式是:灰狼連續用遠低於市價的一年短約簽 Smith,目標是累積 Bird 權,等能用蓋帽外的空間再送上巨額長約。法院上的經紀人糾紛把密件翻了出來,聯盟於是祭出重罰:
- 罰款 350 萬美元;
- 沒收五枚未來首輪籤(後來還了兩枚);
- 老闆 Glen Taylor 與高層 Kevin McHale 各禁賽一年;
- 取消 Smith 在灰狼累積年資 → Bird 權歸零;
- Smith 成為自由球員,最後以 230 萬美元 加盟活塞。
那是史詩級的處分,也因為有紙本證據鏈。Stern 的那把刀,讓所有球團記住了**「別玩火」**的味道。
把 2000 年搬來 2025 年?CBA 新條款下,第一犯其實罰不出「Joe Smith 等級」
來看現行(2023 版)CBA 第 13 條。第一次被判定「規避薪資上限」的球團,最高可面臨:
- 450 萬美元罰款;
- 一枚首輪籤;
- 廢除涉案的球員合約或續約/延長/修訂;
- 撤銷任何其他違規交易或協議。
光看數字,你就知道尺度比 2000 年輕得多。2000 年的 350 萬罰款接近當時薪資上限的 10%;照今天的比例,差不多等於1,500 萬美元的罰款感受。不過,如果違規被歸類在「未經授權協議(No Unauthorized Agreements)」,裁量上限會再往上拉:
- 750 萬美元罰款;
- 沒收選秀籤(可不只一枚);
- 廢除該球員合約,並對球員處以 35 萬美元罰款;
- 球團人員最長禁賽一年;
- 撤銷任何違規交易或協議。
在這條框架下,當年 Joe Smith 的處分級距,其實仍在「可被參照」的範圍。但別忘了:Silver 的執法風格與 Stern 不同,且本案是快艇的「第一次」,除非證據鍊完整,且性質被認定偏「未經授權協議」,不太可能一口氣砍到 2000 年的狠度。
這裡的關鍵,是時間線:合約已經結束,還能廢嗎?
把時鐘撥回:
- 2021 年 8 月 12 日,快艇宣布與 Kawhi 完成四年 1.76 億美元的延長(始於 2019 的合作再延長)。
- 三個月後,Kawhi 在加州註冊了 「KL2 ASPIRE LLC」。
- 隔年 4 月,與 Aspiration 的四年/2,800 萬代言正式生效。
如果聯盟調查認定:Aspiration 合約屬於規避薪資上限的一環,理論上可以廢除的只會是「違規關聯的籤約/修訂」。問題是,那份 4 年延長已經走完(最後一年原本是球員選項),而Kawhi 在 2024 年 1 月已經拒絕選項,並簽下 3 年/1.5 億的新約,2025-26 與 2026-27 年各領 5,000 萬左右。
也就是說:要去「廢掉」已經不存在的合約,實務上幾乎不可行;要去廢現在這紙新約,工會會直接開戰,法律攻防可能拉上數月甚至數年。
更荒唐的是市場面:現階段沒有任何球隊有 5,000 萬級的薪資空間。假如新約被廢,Kawhi 理論上可以被用中產特例簽下,聯盟秩序直接崩盤。想像一下:雷霆用8.5 百萬非納稅中產把他簽走(只是論證,來源分析見 Keith Smith),2016 年勇士靠薪資上限暴增簽 KD 的「不公平」在這面前都像暖身運動。
結論:廢除 Kawhi 現行合約,政治成本與制度後遺症都太巨大;要做,也絕不是輕手能推的按鈕。
Kawhi 會不會被禁賽?先看 Joe Smith,再看 Silver
2000 年,Joe Smith 沒有被禁賽一場。他被廢約、成為自由球員,人照樣打球。
把這個先例放到 Silver 的手上:他在球員權利議題上一向不走鐵腕。如果Stern 都沒禁 Smith,要 Silver 把 Kawhi 從場上拉下來,說真的很難想像。
當然,一切還是取決於調查會挖出什麼;但以商議邏輯評估,禁賽機率不高。
延伸閱讀:歐籃|歐洲籃球激戰:蒙特內哥羅險勝瑞典,塞爾維亞、土耳其與德國維持不敗
延伸閱讀:網球|喬科維奇的第25座大滿貫仍有戲?